一、动于九天之上,藏于九地之下
所有的交易决策、分析理论,最终都要落实为实际的交易行为,否则,你的亏损固然不会出现,但盈利也无从谈起。而这就涉及到市场操作中的资金管理这一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比较忽视,但也许多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本文面对的读者,是对于资金管理的问题作过一些思索的有一定交易经验的朋友。
作为探索的捷径,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成就之上,而非跪在他们的神像脚下,才能使其为我所用,即所谓“六经注我,非我注六经”。对于资金管理,我想,我首先不得不提《股票作手回忆录》,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人,JESSE LIVERMORE )对于资金管理提出了极富启发的观点。
LIVERMORE是历史上有名的华尔街神童,十三四岁就开始闯荡华尔街,此后横行当时美国的地下股票交易市场,因为胜率太高,搞得人家地下交易所不敢接他的生意。有点类似于水平太高的赌徒,赌场对他敬而远之。
后来,他通过一系列著名而高明的市场操作,尤其是关键的几次卖空操作,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年纪轻轻就意气风发,开着世界最豪华的游艇极尽享乐。此人颇具传奇色彩,曾三次破产又三次东山再起.
他的大概观点是这样的:最初,先用较少的资金顺应市场运动的方向建立仓位,随后,根据市场的变化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市场随后的走向对所建立的仓位有利(也就是说,假如你建立的是多头仓位,市场随后上涨),产生了账面利润,那么你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你的仓位;反之,则至少不应该增加仓位,而如果行情的演变出乎你的意料和期望值太多(例如你本来建立多头仓位,结果市场连续下挫到一定幅度),你应该考虑减少直至取消你的仓位。
李费佛的资金管理体系中有个很重要的思想:无论你对于市场的判断的如何,你应该时刻保持对于市场的谦虚和敬畏,你应该认识到,你不可能每一次都判断正确,无论你如何天资聪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你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游泳者,从风险管理的概率理论角度来讲,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正确的概率,你才可能建立百分之百的仓位(筹码)去下注。而既然我们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有限性,就必然得承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拥有百分之百的正确的概率,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一次性地建立百人之百的概率(满仓),都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同样,令许多人倾家荡产的是,过度交易(透支交易和杠杆交易),殊非可取。
《孙子兵法形篇第四》对于资金管理有十分精辟的论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兵圣”孙武对于胜利(盈利)的态度,比我们许多市场中人要冷静、淡泊得多。以他的眼光来看,不亏损(不可胜)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而盈利(可胜)则是不能完全由我方所操纵、通过武力(交易)获得的。记得我刚进入证券交易的领域时,一位前辈对我说过一句影响极深的话:“在股票交易中,赚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不亏钱,则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做到。”
点出了攻与守之间的几乎全部内在本质关系的是孙子下面的这段话:“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在交易中,攻(即交易行为),就意味着为着利润的诱惑而甘冒风险之矢石奋勇前进,守,则意味着在选择了安全的同时,也放弃了潜在的机会(即承担了机会成本)。一个不足,一个有余,如何将两者在艺术和科学的层次上融会贯通,则是资金管理的核心问题。用《笑傲江湖》中风清扬的话来说,只要你进攻,就必然有破绽。而你要做的,是发现并抓住对方的破绽。
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他的思维应该是开放的,富有远见和创造性的。他既可以在天时天利不如人意时,选择"藏于九地之下",休养生息,静观其变,待机而动;也可以在风云际会,时不我待,大趋势风生水起时,因时而作,"动于九天之上",尽享“大风起时云飞扬”、“会当凌绝顶,一览的美妙。
二、战胜自己恐惧和欲望的心魔
《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于“龙之变化”的滔滔妙论,恰似对于深谙资金管理的投资者的概括。“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看,这与孙子兵法中所称的“善战者”何其相似!
当年,号称“常胜将军”的林彪曾这样总结其著名的“四快一慢”战术:向敌前进要快、进行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敌人溃退时,我们追击时要快。什么事情上要慢呢?是指总攻发动时间这一下要慢。证券交易的关键也在于“一慢”,有了这“一慢”,那“四快”才能快得起来。否则,如果仓促交易,建立交易头寸后处处被动,那么,“四快”就无从谈起,多半要铩羽而归。
巴菲特曾说:“规则第一条:永远不要损失;规则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老子也曾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的后发制人、无为而无不为的战略思想,不都与前者不谋而合吗?
看来,资金管理,更像是一门艺术,然而,古往今来,证券市场中聪明胜过你我者比比皆是,为何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如此之少?那些精英们,又是如何走向失败和自我毁灭的呢?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既然证券投资是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那么,这门艺术与人的必然的心理冲突,是他们的毁灭之源。此外,这个市场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消灭市场中的强者,否则,假如存在一个长久战胜市场的“异形”,那这个社会和市场的生态平衡和运行法则,岂不是要被彻底打破?
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和盈利(其背后则是恐惧和欲望)始终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只有以极高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极深的内在修养方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否则,其冲突必将愈演愈烈,最终带来投资和人生的双重失败。无论你在证券投资的理论上认知如何,能否战胜自己恐惧和欲望的心魔,才是对我们真正的考验。
三、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做证券的一些朋友,很是欣赏台湾张龄松在他的《股票操作学》中引用的一段话,据说是石达开概括的英雄人物的特点,即所谓的“四要八如”。所谓“四要”是:要胆敢勒马走悬崖,要能够弯弓射明月,要舍得头颅做酒杯,要坚决饮尽仇敌血。“八如”是:心黑如漆,胆硬如钢,好色如命,酗酒如泥,挥金如土,厚义如天,杀人如麻,视死如归。当初我读到这“四要八如”时,也感到热血澎湃,至今,我还经常听到做证券的人,对此赞不绝口。其实这“四要八如”,恰恰是一个证券投资者走向破产、毁灭、疯狂的最佳捷径。
这“四要八如”让我想起《投机生涯》的作者维克多.尼德霍夫。这位我所尊敬的伟大的投机者,最喜欢做这种勒马走悬崖的事情。尼德霍夫总是喜欢在大跌后买进,他作过一个十分全面的统计,得出在暴跌之后买进,短期收益率十分具有吸引力。既然如此,这当然是钟爱统计学又胆硬如钢的男人所乐意为之的事情。
在《投机生涯》一书中,尼德霍夫曾多次充满自豪地提及他在暴跌时市场一片恐慌之际买进的事情,他称之为“一上场就来个猛烈发球”。(此人曾5次获得全美壁球赛冠军)我认为,在他的这种行为中,一半是归因于其作为决策基础的统计,即对于市场的认识方面;另一半,我看也和其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分不开。他书中提到,当他的美丽的妻子苏珊提示他暴跌时的风险并感到害怕时,他马上买得更多,以显示自己的胆量和阳刚之美。这种心理,和“胆敢勒马走悬崖”的心理动机是相似的。
当然,尼德霍夫经历了数十年长期成功后,在 1997 年 10 月 27 的市场大跌中又故伎重演,企图来一个十分漂亮的“猛烈发球”,结果全军覆没,数十年经营毁于一旦,我认为,与其说,这是偶然的不幸,不如说,这是“胆敢勒马走悬崖”者的宿命,前提是只要他在市场中呆的时间足够长。石达开本人的悲惨结局,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从他的所谓“四要八如”中,我们可以看见潜伏于他心中的失败的魔鬼。
我有一个观点:人是一种追求失败的动物。人总是在不停地挑战困难,制造麻烦并且解决麻烦,寻找难题并且求解难题。横渡英吉利海峡成功了,就要横渡大西洋;登月成功了,就想登土星;创造了本市最大的企业,就要想扩张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企业集团;成功操作了几只股票后,就想搞资本运作,做证券市场的大鳄。因为这条道路永远没有尽头,而人的运气、天份、资源终归有限,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任何一个投资者,他的生命和投资生涯足够长,无论他有过多少辉煌的成功,等待他的一定是失败。无论是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晚年的科学研究并不成功)、政治军事家(古代名将名相有几人善终?)、还是证券投资者(有几个人最终是全身而退,晚节得保的?),皆难逃这一命运。能够逃脱这一历史定律的唯一道路是: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