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赵云提刀上马 单挑股市 成诸葛应邀做东 调兵遣将
---记陈茂丽女士的交易人生(第三版) 译元
--------------------------------------------------------------
下文被我认为是我文章中的精品。此文为内行采写内行的文章,跟历史同类文章相比,我认为这篇文章是同类中的精品。此文发表在日本新华侨报。
这篇文章里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我觉得不错,送给大家。
--------------------------------------------------------------
题记: 2004年2月我在日本对投资界名流陈茂丽女士进行了专访。我本人多年对外汇投资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研究,应该说这是一篇内行写内行的专访,有别于外行记者采访外行的茫然。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比较有分量的文章。
市场如战场,战场是人与人的斗,知己知人尚可推断;而市场则是由诸多的人、经济、政策及诸多的不可测的因素在里面,有着流动的谜,滚动的密码。在我看来市场上的搏杀远比战场更加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然而,柔弱的女人、扑朔迷离的市场、制霸于市场这三者联系起来总是让人难以置信,而又不能不信。我就像球迷一样是个市场迷。于是,我于2月12日下午2点至9点长达5个小时聆听了陈女士传奇的交易人生和就我及诸多汇友最关心的问题请教了陈茂丽女士,我把它形成文字与大家共同分享。
陈女士的交易人生如果笼统地概括的话:就是从将军到元帅的成长过程,而她成长的过程起伏跌宕、惊心动魄极富传奇色彩。陈女士从1980年到1988年做股票交易。当时的陈女士就好比是当年的赵云,只不过是一将而已,冲锋陷阵。也如赵云一般,勇不可挡,连战连胜(一次交易不能称之为一战),战绩惊人。1989-1994年是陈女士搏杀外汇市场的五年,用陈女士的话说:“是她事业最失败的五年。”在我看来这五年才是她最成功、最灿烂的五年。她在这5年里完成股票的市场分析技术到外汇市场分析技术的转化,并把8年的股票心得融入进去,同时,研发了自己的一套千变万化、应用自如的市场理论。1997年至今则是陈女士象诸葛一样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为帅阶段。陈女士终于凭借着天赋和自己的拼搏精神登上人生的顶峰,现在的她是台湾工商建研究会第十一期第八届会长、美国CUTO123国际财经频道的专栏主持、台湾女企业家的关怀执行长等等显赫社会地位。
如果说我对陈女士的评价,那就是:她是极其富有投资天赋的人,并具有与生俱来的“忘我无我灵我”的最高投资心理素质,这也是她不同一般人的入市则赢的原因。从她早期的动作来看,她应该是极富个性、棱角分明的人;而现在的她说话果断、语调平缓,尽显从容、自信、自然的“王者风范”。
陈茂丽女士出生于台湾的军人家庭。18岁的花季年龄正是女孩子下功夫打扮自己,幻梦未来的年龄。可陈女士却是“贪玩的年龄却非常的想挣钱。”她用柔嫩的肩担起来了三份工作,一份是军队医院的会计、一份是餐厅的会计和晚间的酒店的会计。她睁开眼睛便去工作了,直到万家灯火再到星星点灯,她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在梦中休息。这是工作?这简直是在拼命!我不能断言:就是这种拼创造了陈女士的传奇人生。但是,我却清晰地看见:这种拼却是贯穿了陈女士传奇一生的一条经纬分明的脉络。
三份工作疲劳着这陈女士,可陈女士也因此成了“花季的小富婆”。她的三份工作的收入的重叠起来竟然远远的超过了当时台湾一些高级主管的收入。这也为陈女士后来杀入股票市场奠定下了基础条件。也正是这三份工作中的酒店工作,导引出了陈女士的投资金融市场。
在酒店的会计工作中,陈女士不仅打理着酒店的帐务,也打理着老板的股票帐务。她发现:酒店的帐出帐入,盈余有限;可是,老板的股票帐务却肥得流油。这个发现给陈女士一个这样的启示:“如果我将来有了一大笔钱,我要投资金融市场,又不用雇佣员工,比较容易”。而玩股票则玩的是智慧。从这时起,陈女士就定下了这样的人生基调:“我要用智慧去生存,而不用提力去生存。智慧是越老越盛,体力则是越老越衰”。一个发现、一个启发、一个基调在陈女士的体内导入了战斗的激情,注入了活力。提刀上马、单挑股市,在心中落地生根。
说到这里陈女士不无自豪的说:“当初的想法是对的,现在已经证实了没错。”
提刀上马 单挑股市
陈女士从1980-1988年投资股市。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一个场外搏杀;一是场内肉搏。无论是场外搏杀还是场内肉搏,她就如当年的赵云一般勇不可挡,连战连胜,战绩惊人。可当时的陈女士只准备好了10万台币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没有投资知识、没有投资技术、没有投资经验。大多数人则是入市之初花钱买技术、买经验,付出不少的代价。而陈女士则是入市则赢,连战连胜,创造了“小女孩勇斗股市”的神话。
1980年陈女士准备好10万台币,辞去餐厅和酒店的工作就开始投资股市了。因为是一边工作,一边炒股。她工作期间正是股市开盘的时间,她下班了股市也收盘了。当时的台湾只有100多只股票。她下班就到交易所收集所有最低价格的股票,然后,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收集消息,也买一些投资书籍,现学现用。同时,查找各家公司的运营状况确认它们的经营状况。再在这些最低的股票里挑选出业绩及消息面较好的低价股票,通过电话挂单,买了后几天涨了就卖了。错了的,确认公司经营状况,不好的就砍掉放弃;业绩好的就坚决等到赢利为止。一年下来,有挣有赔,可是本金却增长到200万台币,翻了20翻。初战告捷。
一个投资人往往最初的盈亏会给自己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对成功的交易,津津乐道;对失败的交易,扼腕惋惜。我想陈女士也该有一个投资人该有的记忆。我在探究之下,我失望了。她对这些盈亏没有太多的记忆。我开始觉得奇怪起来,她的记忆里到底记忆了些什麽?
初战告捷,还是小女孩的陈女士对股票更加感兴趣了。慢慢的她就有了盯盘的冲动“我要盯盘”。她要亲自去感受一下市场波动的藏音。她立刻就买了耳机,一边工作一边听报价。这一听,听得小女孩心花怒放,也好似长了翅膀,再也做不稳椅子了。总想飞出去要亲自看一眼盘,她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或是请假跑出去亲自看一看盘面的波动。
陈女士是越听越有心得,越听越有盘感。渐渐的和股票之间达成了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心之所想,盘之所动。用陈女士的话说:“听出了心得,听出了盘感,听出了市场声声不息的动力之源。”至此,陈女士的判断和股市的波动越来越吻合了。同时,她也意识到:“我一旦离开医院,股票市场才是我真正的天地”。
读盘,在我看来是一个投资人必须打好的基本功。盘面是些呆板的数字,可这些数字才是市场的真实。只有这些数字在你的眼里化成滚滚不断的信息、奔腾不止的动力能源时,你才真正学会了读盘。才能发现市场的一些真正的奥秘。可是小女孩的陈女士却靠听来完成了这个基本功。也因此听出了市场更多的奥秘,有了自己重要的“盘感”。“在分析市场时切入盘感”这是陈女士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听出来的“盘感”也成了后来陈女士的理论组成部分。
我在和陈女士交谈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主”。陈女士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投资当中,能很快的找到盘感,并能从市场价格里看出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滚滚动力之源的人却不多。这难道不是天赋?不是上帝赐给陈女士的特殊的惠质?陈女士真的应该感谢主。她的天赋让人羡慕,更令人羡慕的则是我在上面提到的“奇怪”。
陈女士是从1980—1988年做股票,最初不到一年本金增加到200万台币。是场外分析,电话挂单。到88年则是即时电话交易。到陈女士进入外汇市场她已经积累1000多万台币。又是一个成功。据陈女士讲:“这期间起伏很大,一天可以挣500万台币,一天也可以赔光自己。赔光了再挣,挣完了再赔光,反反复复太多次了。”
我疑惑不解起来,赔光了怎麽还能再挣?无本难求利。陈女士解释道:“我做的是扩充信用交易,也就是丙种交易,很少的资金就可以翻身。我那时年轻,年轻就是本钱。我从来没想过赔光了就挣不回来了,输了不怕,再挣回来吗”。我立刻又来了兴趣,那麽最多一次您赔了多少?怎麽样的心态?陈女士依然是那句话:“我对这些盈亏没有太多的记忆。”奇怪,真的奇怪。她的大脑里到底记忆了些什麽?
我和陈女士交谈到结束,我都没有揭开这个谜底。回到家后,我回想着和陈女士的谈话,看着记录。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和陈女士对照起来。“我到底缺乏什麽?”,“从陈女士的交易人生里,我能吸取些什麽?” “我不也是拥有自己的理论码?”不是也被人暗地里称之为难听的“大仙”吗?我离成功还有多远?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同时,也打开了只有自己才可以阅读的秘密文字。突然,“忘我无我灵我”几个字进入了我的眼帘。大意是只有忘记自我,才能忘记金钱,才能忘记人性的弱点,才能忘记赢亏,才能心无旁骛全身心的投入市场;只有无我,才能下单不怕,砍单没感觉,赢亏不喜不悲,才能完全按照分析或切或入,因为我不存在;只有忘我、无我才能不受任何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的分析中,使自己的思维聚焦于市场,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灵气,更好的分析和把握市场,完全按照投资理论采取投资行动。我突然不奇怪了。陈女士对市场的成与败、得与失不记得,只记得努力。这不正是一个投资人千锤百炼的投资的最高心理素质吗?而陈女士入市之初就只记得市场、只记得努力。别人千锤百炼也未必进入佳境,可陈女士却与生俱来。我好生羡慕。难怪陈女士一直在:“感谢主”。这不是上帝对陈女士的特殊恩惠吗?
我明白了。陈女士在入市之初除了准备了10万台币之外,也准备了天赋及与生俱来的“忘我无我灵我”的最高投资心理素质。用陈女士的话说:“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股票,直到深夜。我把股票当成了我的娱乐,它也是我唯一的娱乐。”天赋加努力是陈女士成功的秘诀。
听了陈女士的一天可以赔个500万台币,我都心有余悸。那可是几千万日元呀。可陈女士说起来,就像在说别人而不是自己。这份心理素质不知我何时可以达成!?想必她的丈夫是不是每天都是心惊肉跳,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我没有问什麽原因,总之,她和她的丈夫在她29岁时和她分手了。她从此离开了医院,开始专职炒股了。
我赞赏她敢倾力一搏。正是这种倾力一搏的果敢,才映射出陈女士的非凡大将风度,也才成就了她的今天的“王者地位”。试想她没有这样倾力一搏的果敢,小打小闹,赢来赔去,到今天她很可能是一个小富翁而已,不会如此的波澜壮阔、如此传奇、如此成就。
陈女士股票上的成功,使我对她的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兴趣。到底那些理论和技术才有效?据陈女士讲:她读了很多的书,学了很多的技术分析。有效的就深入研发;无效的就立刻丢掉。刚开始使用的波浪理论,但后来发现它并不是最有效、最好用的工具。可也积累了不少心得。后来,主要利用MACD、RSI、KD和威廉指标等,这些指标比较有效。在分析时再切入盘感、切入量价走势等分析就相当的准确了。不过,不论指标怎麽有效,也不如政府、集团或是公司的做多做空,指标也就扭曲变形了,不再有效了。这些指标在股市里是参照而不是依据,在汇市里则是依据而不是参照。
“指标在股市里是参照而不是依据,在汇市里则是依据而不是参照”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是陈女士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换来的。
超越自我
1989-1994年是陈女士投入外汇市场的五年。她带着股票分析的技术、心得和经验,意气风发的杀入外汇市场。她那敢于赔光的果敢,使她入场就全军覆没。接着转战三家顾问公司,亲身经历了金融诈骗的滋味。用陈女士的话说:“是她事业最失败的五年。”在我看来这五年才是她最成功、最灿烂的五年。她在这5年里完成股票的市场分析技术到外汇市场分析技术的转化,并把8年的股票心得融入进去,同时,研发了自己的一套千变万化、应用自如的市场理论。
陈女士27岁开始接触外汇,做些实盘交易。29岁通过外汇仲介公司的引荐在香港英皇开户做外汇保证金交易。陈女士用股票的分析技术和心得、经验倾力空了英镑。不曾想外汇就是和股票哥哥对着干,你做参照的指标我就做依据,英镑一路走反。陈女士还没来急坐下来瞧个究竟,就全军覆没了。
事后陈女士总结说:“用股票的心态和技术去分析外汇市场是绝对的错误。股票和汇市同宗不同理,股市上的参照却是汇市上的依据”。就这麽一个认识上的错误让陈女士全军覆没。
离婚不久的陈女士,又逢汇市兵败。她说:“我真正的感到了一无所有,家庭、金钱,加上思子心痛,我的人生进入了低谷。”有的人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有的跌倒了,等站起来了,反而爬得更高。陈女士在这人生的低谷里,清楚的认识到:哀愁、忧伤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于事无补。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搞通汇市,才能站起来。陈女士认识到这一点后已经顾不得心理的伤痛,又一次疯狂的投入到战斗中去。她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用陈女士的话:“我虽然工作20多个小时,可是一点也不觉得累,那还有时间愁和忧呀”。
就这样陈女士又开始解读市场的密码,从读盘到理论、技术,逐一核对、求证,并把8年的股市心得融入进去。5年如一日,陈女士终于开发出了一套千变万化、应用自如的市场分析的理论。它包括:抛物线原理、切入原理、参考系数、市场心理学等。我多次想一探究竟,可是都被陈女士用“保密”两个字回绝了。从陈女士的一言半语和我对市场的领悟来看。这个市场心理学可不是研究市场的动态变化下人们的行为和动机的心理学。应该是市场内因和有效指标的综合体,是有效指标、投资行为等作用在市场上市场的心理反应,揭示的是市场波动的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把握的是大方向;切入原理应该是切入心得、切入经验、切入盘感、切入短期有效指标等,是精确分析,该是什麽时间到什麽价位的刻度分析;至于抛物线原理、参考系数等该是准确和精度的辅助工具。至此,我真正的佩服这位市场密码的专家。
陈女士汇市兵败之后,作为分析师进入香港的英皇集团,一年多就坐上英皇业绩的头把交椅。之后,英皇结束了在香港的业务,陈女士又被她的客人推荐到泛亚集团。
这五年是陈女士作分析师的5年,自己的能力、经验、理论精进。可是无法沟通一直横陈在她和客人之间,她也一直没能扫除这个障碍。能够听得进她的指导的就会赢利,可是大多数人听是听得进去,可一实际操作就变了样。总的来说,输得多赢得少,陈女士痛苦的说:“这是我失败的5年。”
市外兵败
15年如一日的战场,陈女士终于感到了疲倦,无法沟通的苦恼也让她痛彻心扉,被诈骗的余怒也是串来串去,她决定离开市场两年。不停思考、拼命工作早已经成了陈女士的习惯,陈女士就好似上满发条的钟表,再也停不下来了。她很快就投入巨资创建了一个公司。可是,市场已经是陈女士生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她把身体放在自己的公司,心却在市场里盘旋。她就这样心不在焉的打理着自己的公司。不到2年她的公司恼羞成怒:你可以心不在焉的对待我,我也可以毫不含糊的和你说声:“再见”。就这样她的公司带着她的巨资和陈女士“再见了”。
“金融市场才是我真正的天地”可是她却走到了做买卖的天地里。走错的代价是一贫如洗。陈女士的家具、首饰等全部变卖,连房屋也被法院拍卖。“感觉自己真的没有钱了,象世界末日一样。”陈女士如是说。
泛亚集团“三顾茅庐” 女诸葛应邀做东
陈女士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后,仍然不断接到出山的邀请,均被陈女士拒绝。就在陈女士痛感人生末日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姊妹拨响了她的电话。听到姊妹那亲切的声音,那种久违了亲切感立刻包围了她。17年的酸甜苦辣、一个人承受大起大落的艰辛立刻化成滚滚热泪,在陈女士的脸上奔腾狂泻。陈女士在自己的亲人面前流泪了。
陌生的姊妹立刻在遥远的地方打的急急的赶来,一走进她空荡荡的家就马上进入祷告之中。经过祷告陈女士平静下来。用陈女士的话说:“有了重生的感觉,有了平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陈女士虽然一贫如洗,可是却在积极的追求主的话语,每天在喜乐和平安中奔忙。突然,有一天陈女士又接到了泛亚集团的邀请,这次陈女士莫名其妙的答应了,心里没有任何的反抗。
陈女士真正的出山了。在管理公司的同时,她采用“分析、指导的方式,由客人自己决定操作”的方法。这样一直横陈在她和客人之间的障碍被扫除掉了。按如此运作方式操作,开始赢利。其中,一个客人在1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赢利3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3亿日元左右。陈女士在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中提升。并于2002年应邀来到日本第一汇业。
服务于社会
由于陈女士在外汇市场上调兵遣将得法,她的客人大都市场上取得了满意的战绩,只有少数自有主见的客户还在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代价。陈女士在为客人挣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发展了公司,得到客人、亲朋和社会的肯定。
陈女士于1994年进入台湾工商建研究会,2002年被推举为会长。台湾工商建研究会是台湾最大的商业团体。由台湾的500强企业的领袖人物组成,是工商界和台湾政府沟通的桥梁,共同研究和发展台湾的商业经济。为台湾的发展经济服务。
1995年进入华丽扶轮的国际慈善团体,为世界的慈善事业贡献力量。并于1997年美国的CUOT123国际财经频道对陈女士长达1年的跟踪了解,于1998年聘请陈女士为其专栏的主持,为国际上投资人献计出策。又于1997年进入台湾女企业家并担任关怀委员会执行长。全面的服务于社会。
以下是我请教陈女士的问题,摘录如下:
(1)、我认为理查·丹尼斯最成功的地方是他的交易方法和交易原则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他曾经说:“抄底和摸顶是非常危险的”。而琼斯却在他的投资生涯里成功的无数次抓了底和顶。可见,琼斯的市场分析更过硬,而理查·丹尼就略逊一筹。可他们都在市场上做出了傲人的成就。这就涉及到了能力问题。那麽,一个投资人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一个人全面地掌握这些固然是好事,如果由于一些原因,只能学习一些最重要的,那麽,其中那个能力更重要?
答:谈到进入投资市场的能力,我认为:“必须有输得起的心态和实力。怕输就没有资格做投资,这是至关重要的。再就是耐力的能力。”
(2)、被称作“苏丹外汇王”的比尔认为做外汇主要靠消息灵通。您是如何看待消息和利用消息的?
答:我不看消息,也不用数据。
(3)、比尔又一次做梦,梦里的市场波动和第二天的市场波动竟然完全相同。比尔的解释是交易是凭市场分析为依据,凭梦做单是靠不住的。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答:巧合。如果非要做个解释的话,就是日有所思,也有所梦。就不是梦的问题,而是早就分析出了市场的波动,在梦里的再现。
(4)、布鲁斯认为进出场依照原则办事。我理解为“一个投资人除了掌握正确的投资理论和能力外,在投资中还必须有投资方案。严格执行自己的投资方案是投资赢利的关键。”您如何认为?
答:我认同:“严格执行自己的投资方案是投资赢利的关键。”
(5)、一个人的运气和投资有关?我认为有关,您如何认为?答:有关。
(6)、关于一个成功的投资人是天生的还是锻练出来的?比尔培养了30多人,结果只有四五人成功了,其余的全部改行了。这说明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天赋很重要,可是,理查丹为了求证这个问题,他选择了23名不同背景、不同学识、不同爱好、不同性格进行培训,结果,这23人中只有3人离开了这个行业,其余的20人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我认为可以培养的。
(7)、利普舒茨有一次差点翻船。1988年秋,外汇市场本来风平浪静,突然有一天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到联大大谈裁军问题,市场理解为美国也可随之裁减军备,削减赤字这对美元有利。美元在纽约盘开始上升,很快就涨了1% 。索罗门公司这时有30亿美元的卖单在手,情况危急。1%涨幅等于3000万美元亏损。那天正好是星期五,市场交易量不大,他想砍单出场很困难。他决定再抛3亿美元,试图压住美元的涨势,等拖到周一 日本开市后再平单出场。谁知外汇仍然猛涨,很快索罗门公司的损失就达到9000万美元。利普舒茨赶紧向总裁汇报。总裁在问明情况后鼓励他沉着冷静,按计划去做。周一开市,美元果然开始下跌,他耐心等到欧洲盘平单出场,最后死里逃生,只损失1800万美元。事后,利普舒茨深刻反省,认为自己错误地估计了纽约市场的流动性,使局势失控。您如何看待这次交易?如果是现在的俄国领导人谈到同样的问题的话,结果会一样吗?
答:想用3亿美金来左右市场是异想天开。市场方向,任何一个人、政府都没有能力控制。如果是现在的俄国领导人谈到同样的问题的话,结果不会一样。
(8)、我了解的一些投资成功人士他们大多做长线,也就是守单的能力出色。难道成功和长线有着必然的关系吗?
答:不认同。长线不是投资,是因为有钱。是呆、笨的做法。
(9)、关于对新手的忠告。比尔忠告新手:“重视控制风险的重要性和少做、少做、再少做”;迈克尔·马科斯则忠告新手:“守住赢单,砍断输单”。您如何评说二人的忠告?您对新手的忠告是什麽?
答:“守住赢单,砍断输单”。同时,不是要少做,而是要多做。只有多做才能在市场上学到东西,人是从失败里成长起来的,只有不断的失败,才能不断的成长。而多做则是指开始的时候是少量多次(投放市场的量小,次数多);有经验和知识了,是量多少做。
(10)、市场与市场之间有什麽共同之处?比如股票、期货、外汇等。迈克尔·马科斯认为一通百通,原则是一样的,您从股票做到外汇,您最有发言权,您是怎麽看待的?
答:同宗不同理。同宗是都是投机市场,都是以小博大;不同理是方法不一样、投资人次不一样、时空不一样,股票是一个政府、集团、公司都可以控制。期货受到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受生产者的控制。外汇24小时运作,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11)、您是如何安排投资和休息的?
答:一年给自己3—4次放松,每次5-10天。以前是休日做上一周的总结,预测下一周。现在是休日完全不考虑市场,彻底放松自己。
(12)、一个人最多能做几个账户?
答:无数个。(用指令)
(13)、您对日本的外汇投资市场的环境和外汇公司的评价如何?
答:一塌糊涂。奇怪的是还有搬仓行为,这在国际上是无法理解的。关于手续费,这里不是菜市场,不可以讨价还价,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公司总是有经营成本,这里少收,别处就会多收。